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民日报:2012年度最具价值50个观点

2013-01-12 10: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孙靖 孙靖  
分享到:

编者按:

《人民论坛》杂志社近日根据关注度(关注度高,影响较大)、权威性(表述准确,观点权威)、深刻性(鞭辟入里,见解独到)、新锐度(富有新意,针对性强),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评审委员,评选出2012年度最具价值的50个理论观点。本报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政治类

1.中国要走向官民共治

如何从根本上走出治理困境?根本的途径就是重构公共治理秩序,努力实现官民共治或国家社会的协同治理。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2.从来就没普世民主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从来就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永恒的、普世的民主。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人民日报》,2012年5月24日)

3.防范强势群体操纵改革方向

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出现了强势群体操纵改革方向的可能性。对此,必须予以警觉并防范之。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中国青年报》,2012年4月28日)

4.将房产公开作为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的突破口

让官员率先实行房产公开,很容易查实其购房款是否来自合法收入,也是发现腐败的较好线索。

——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新京报》,2012年12月2日)

5、灰色权力地带不除,市场公平难立

灰色权力以及灰色权力地带的出现,从基础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规则,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中国改革论坛网,2012年6月20日)

6.法治不昌,民主高涨

如果“法治”仅仅被理解为法院作为权力附属机构配合当局“整治”不听话的“刁民”,那又怎能不激发大众“民主优先”的强烈愿望呢?法治不昌,民主高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同舟共进》,2012年第3期)

7.规范公权力是治理当前社会矛盾之本

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官民冲突,是老百姓对公权力行使的不满,对公权力违法违规不作为、乱作为的一种负面情绪。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东方早报》,2012年5月29日)

8.特权也是一种腐败

特权也是一种腐败,甚至是更可怕的腐败,是制度化的腐败。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年12月18日)

9.重新诠释政治成当前最重大命题

面对世界,政治不能吻合时代变化,就无法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与特色社会主义,无法解释中国的制度优势及在其基础上创造的经济奇迹。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人民论坛》,2012年7月下)

10.社会矛盾倒逼型改革来临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发展全局。摸着石头过河型改革已经难以有效应对,社会矛盾倒逼型改革实际已经来临。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吴忠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4期)

11.必须走宪政之路

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走宪政之路。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江必新(《人民论坛》,2012年11月下)

12.中国应下决心改变“增长主义”政府倾向

中国经济向消费主导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现行“增长主义”政府倾向。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改革研究报告:《消费主导——中国转型大战略》,2012年2月26日)

13.世界呈现出三个中心

一是金融危机的中心在欧洲。二是全球动荡、局部战争的中心在中东。三是东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光明日报》,2012年12月14日)

14.改革出路在于限权力和发福利

中国的出路依然在于渐进式的和平转型,其中的要义不外乎两点:一是限制政府的权力;其次,老百姓要大力向政府要福利。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搜狐网,2012年11月22日)

15.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国内外大量经验证明,成功的政治改革多是逐步摸索,一路探寻,最终获得成功的。这在中国叫做“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环球时报》,2012年10月31日)

经济类

16.别误读“顶层设计”

中国在20世纪末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初步框架还存在很大缺陷。在我看来,“十二五”重新提出“顶层设计”的问题,其实质是明确未来改革的正确方向。

——经济学家吴敬琏(《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5月5日)

17.市场幼稚病要不得

有些人犯了市场幼稚病,认为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计划和市场各有利弊。

——经济学家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12日)

18.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银行负债到了危险边缘

过去数年,中国所启动的基建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一些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不盈利或亏损,而银行贷款到期了,不能偿还,巨量的坏账最后会拥积到银行,后果将不堪设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东方财富网,2012年7月30日)

19.三个维度上创新可解经济难题

要解决当今世界经济的矛盾,必须依赖崭新的经济学思维。第一,必须建立最基本的社会福利框架;第二,必须在完善的、独立透明的法治基础之上建立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体制;第三,必须大力推进生产领域的市场化。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中国企业家网,2012年12月18日)

20.中国内需不足是结构性问题

中国的内部消费需求不足,并非简单的总量不足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改革内参文摘版》,2012年第4期)

21.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要迎接挑战

国际媒体认为“中国崛起”会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如何才能不落伍呢?首先要抓教育。第二是要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三是政府角色的变化。

——国务院参事汤敏(《环球时报》,2012年7月17日)

22.按比较优势发展是中国经济成功秘方

原来的垄断,像电信、交通,过去由于资本很密集,靠国企的经营,给它垄断地位来克服不符合比较优势的问题。现在这些都是盈利行业,都是有竞争力的行业,这种情况下应该允许民营经济的进入,进行竞争,深化改革。

——经济学家林毅夫(财新网,2012年10月18日)

23.房地产调控濒临危险境地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政府首先必须冲破GDP增长拜物教意识的禁锢,彻底舍弃通过住房市场投机炒作短期内推高GDP增长的幻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上海证券报》,2012年6月20日)

24.新三大红利正替代旧红利

我认为,新人口红利、新资源红利和新改革红利正在替代旧的红利。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北京日报》,2012年12月17日)

25.中国不应追求过高经济增速和外贸顺差

国家经济根本问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下中国不应该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应该去追求过大的外贸顺差。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人民网,2012年9月26日)

26.中国面临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困境

中国的工业化历经艰难曲直,终于在全球搞出了名堂。比照之下,倒是原先普遍认为门槛不高的城市发展,成为落后于工业化的一条短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经济观察报网,2012年4月25日)

27.解决四大障碍,中国将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取决于能否解决四大障碍。即能否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能否将产业结构提升到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能否转变中国投资、消费比例扭曲,能否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发展。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新网,2012年11月20日)

社会类

28.用公平正义打破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即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维持现状。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研究报告,2012年2月)

29.中国已陷入两个“超低生育率陷阱”

如果我们将总和生育率在1.5以下界定为“超低生育率”,2000年至今中国育龄妇女的平均总和生育率只有1.4左右。超低生育率已不完全是政策要求的结果,而很可能是公民观念转变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陷入的是“超低生育率政策—文化的双重陷阱”。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学习时报》,2012年5月28日)

30.“城市化陷阱”是子虚乌有的幻觉

关于城市化问题,有人对城市吸纳人口的潜力表示怀疑。我以为这种疑虑是没有根据的。例如,对于土地短缺的假设,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土地,而是体制和规划方面的问题导致土地的巨大浪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作者网易博客,2012年6月14日)

31.实现同一代人的养老待遇走向公平

无论在哪种养老金制度下都应当实现同一代人的养老待遇走向公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

32.司法改革应向世界主流看齐

总体而言,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和世界的主流保持一致。

——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炎黄春秋》,2012年第12期)

33.维稳方式需要根本性变革

保持长久的社会安宁,人民信访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维护稳定的方式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经济参考报》,2012年5月23日)

34.避免把“社会建设”归结为“社会管理”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意味着要避免把“社会建设”归结为“社会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童世骏(《文汇报》,2012年5 月23日)

35.农民“新命”:公民化

就农民工来说,政治民主问题非常突出。在新的城市社区,他们不仅需要建立新的社会文化认同,而且需要建立新的政治认同。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中国乡村发现》,2012年2月7日)

36.提升社会福利要“小步走”

中国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福利增长之间的关系,福利要小步走,要符合福利增长的规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北京日报》,2012年6月21日)

37.所谓再分配有误区

财富只能来自生产、来自创造,而不可能来自分配。如果总想着怎么去再分配,最后就会要求政府给我们一种再分配的方式,而政府一定是靠权力集中满足平均主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中国改革》,2012年第9期)

38.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战略

新型城镇化有个趋势是很明显的,就是从过去比较重视速度到今后速度与质量并重的阶段。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占斌(《广州日报》,2012年11月12日)

39.2013年是人口红利消失转折点

根据我们的测算,2013年人口红利就将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4月11日)

40.中国养老应该扩大市场的作用

在养老问题上,市场是要发挥作用的。中国应该扩大市场的作用,重提市场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东方早报》,2012年3月16日)

41.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不应脱节

为什么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脱节?就是因为我们只分配土地指标,从来不分配安置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的指标。

——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9月19日)

42.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职责

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很不好,是“哑铃状”,不是“橄榄型”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非常重要的职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中国政府创新网,2012年12月5日)

文化类

43.中国社会的“启蒙”还将进行下去

在中国已经发生广泛影响的“国学热”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有机结合,如果能在中国生根并得到发展,也许中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第一次启蒙”,实现现代化,而且会较快地进入以“第二次启蒙”为标志的后现代社会。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爱思想网,2012年5月17日)

44.用“新人文主义”占领世界话语体系高地

现在全球主流话语权在西方世界,我们就要善于从西方的话语体系中去伪存真、甄别借鉴、改造创新,这样建立的话语体系,就既能为我所用,也能被世界所接受。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人民论坛》,2012年4月下)

45.文化安全是文化强国的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文化安全是前提和必然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人民日报》,2012年1月4日)

46.中国将进入绿色生态文明时代

在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重点更是难点,不断增加中国文化因素将是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的关键。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经济参考报》,2012年12月20日)

47.警惕殖民文化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个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满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新型文化价值体系还没有充分形成。于是,殖民文化心理的存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的泛滥,便成了并不奇怪的问题。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红旗文稿》,2012年第11期)

48.不应将宗教视为中国社会的“另类”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转型的时期,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传统文化、国民心态、社会凝聚力和价值观这些层面来研究宗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阳光》,总第121期)

49.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之间统一的关键是建立制度、程序和规范,即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人民网,2012年11月20日)

50.中国青年一代仍需“中国梦”的激励

中国青年一代仍然需要当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奋斗精神,需要“中国梦”的激励,也需要更多的对于责任的承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中国网,2012年11月14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