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跨越发展的中国创举——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述评之三
2012-10-26 10:06:47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改革开放是动力 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程度 “体制环境”的完善程度,取决于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 10年的探索实践,再次验证了“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新的体制机制就健全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推进一步”的真理! 国企健体、民企松绑——改革让微观主体“活力四射”。 国企改革中的每一次决断取舍,都是对原有体制的“削骨蚀肌”。断腕之痛愈深,奋起之势愈强。这十年,中央企业从196家调整重组为117家,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壮大至28万亿元。“减”的是数量,“增”的却是竞争力、控制力和带动力。 “非公经济36条”、“新非公经济36条”、“新非公经济36条实施细则”,“重复”的是条数,“变化”的却是“玻璃门”、“弹簧门”的逐渐打破。“英雄不问出处,创业不问体制”,千万家非公企业正以自己的生机和活力,汇聚成新时期的“清明上河图”。 十八大代表、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十年前,三一面临着诱人的市场机遇,但就是缺少资金、“没米下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三一申请上市。“民营企业上市,那不是天方夜谭吗?”面对怀疑,梁稳根也做好了吃闭门羹的准备。没想到一路绿灯,只花了一年多就登陆股市,筹资9.6亿元,三一的混凝土机械销售额一下增长了30倍。“当上市铜锣敲响时,我深深感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前,民企和国企是平等的!” 要素价格市场化、市场范围扩大化——改革令市场体系“血脉畅通”。 居民阶梯电价方案实施、成品油价格调价周期缩短、天然气价改试点启动……市场化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轮廓渐次清晰。 城乡统筹、户籍改革,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知识产权市场从小到大,“技术”在流通中体现价值……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范围日益扩大。 少管制、多服务、重监督、强调控——改革给政府与市场“划清边界”。 这十年,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6986项,占原有总数的68.2%。政府职能,正从“划桨”变为“掌舵”,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提高收入、完善保障——改革为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补上短板”。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织就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开放与改革密不可分。开放也是改革,是对传统自我封闭体制的改革。 多哈会议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入世意味着接轨成熟的市场经济。从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野更广、标准更高、压力更大、动力更足,成果也更丰。 “在入世形成的强大的竞争倒逼机制下,国有银行背水一战、实施股改,中小银行也纷纷变革自强,中国银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十年前,中资银行还担心‘狼来了’;十年后,外资银行惊叹将‘与龙共舞’!”十八大代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董事长杨明生回忆起这场硬仗时依然心潮澎湃。 |
相关阅读:
- [ 10-26]中国工会在对外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哪些要求?
- [ 10-25]工会在外事工作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工人权益旗帜的依据是什么?
- [ 10-24]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举行第2次会议
- [ 10-24]文化部:我国世界遗产数位列世界第三
- [ 10-24]永不褪色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五大优势”评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