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聚焦武汉“电视问政”:“问政”问出“马上办”

2012-08-03 13:10:06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邓宇虹 邓宇虹  
分享到:

聚焦交通“老大难”

今年6月6日晚10点,武汉火车站公交车候车站点,因为错过了回家的公交车,陈先生夫妇起了争执。这一幕在问政现场播放后,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共鸣。“电视问政”第二场,大家把问责的目光投向“老大难”的交通上。

武汉火车站末班列车是晚上11:28,末班公交车是11:30,市民戏称“只有刘翔赶得上”。

“您曾经承诺,确保末班公交与末班列车无缝对接,确保没有旅客因为交通原因滞留火车站。看过短片,您觉得这两个‘确保’做到了吗?”面对主持人的发问,武汉市洪山区代区长陈新垓和武汉市交委主任彭俊承认,实现公共交通无缝对接还需多注意细节,多些“人性化”管理。

“打的难”一直是武汉市民出行的“硬伤”。今年4月,武汉市开通的士“电召”(即电话预约)服务,并增加8000多辆的士到“电召”之列。虽然“打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新的尴尬随之而来:“电召”的士非高峰期用的人很少,高峰期又叫不上。“问政”现场,很多市民举起“哭脸牌”,表示自己没有体验过或没有体验成功“电召”服务。

“‘电召’的士是今年开始试运行的一个计划。现在的‘电召’服务还不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处理好,欢迎市民监督。”彭俊说。

从“被问得直流汗”到“工作得直流汗”

2011年,“武湖农场生态湿地遭圈占”被报道之后,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这个生态湿地。时隔一年,去年堆土留下的围堰非但没有清除,凭空竖起的铁栅栏反而更“碍眼”。

武汉被誉为“百湖之市”,湖泊的保护、城市的生态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武汉市副市长胡立山承诺,对违法填湖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在“问政”现场,5位被称为“草根湖长”的“爱我百湖”志愿者将他们自制的《武汉湖泊调查蓝皮书》赠给胡立山。这本蓝皮书是爱湖志愿者历时两年多,巡走全市50多个湖泊所发现、整理的各种涉湖问题。

“不合格的房子政府怎么验的收?”2011年“电视问政”中,武汉紫润明园小区居民的一句话让房管局的相关领导倍感压力。今年“电视问政”第3场,该居民再次出现在直播间。

“通过去年的整改,房子水泥脱落、裂缝、漏水等问题都已经解决,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该居民边说边拿出小区现在的照片给大家看,“感谢周局长,希望以后武汉市所有小区的房子,都像这里一样漂亮、舒适。”

“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让老百姓住上安心房、满意房。”武汉市房管局局长周玉珍点头承诺。

“问政”现场,政府官员直面老百姓,正视问题,敢于担当,作出承诺。“问政”背后,武汉市的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连夜开会,研究部署,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现场办公,体察民情,解决难题。如果说以前是分管领导在直播现场被问得直流汗,那么现在则是为了兑现承诺,在一线工作得直流汗。

发现问题“马上办”,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整改问题的决心和魄力,“我要上‘电视问政’”成为许多武汉市民的愿望。“上了‘电视问政’,问题就能解决,何乐而不上呢?”

让“问政”实现常态化

武汉市委、市政府为电视台提供宽松的环境,节目组可以对“一把手”动真格,任何“玩太极”、“打官腔”都会被现场观众以“哭脸牌”回绝。今年首场“电视问政”结束后的第二天,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来到武汉电视台慰问“电视问政”的工作人员,他说:“我特地来给大家鼓劲儿、撑腰,‘电视问政’不怕尖锐,应该再犀利点。”

领导干部“发现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受到市民的欢迎。但也有一些网友发微博质疑:“明明可以马上办的问题,为什么偏要等到‘问政’了才想到马上办?”随着“问政”的深入,市民已不再满足于“问政”之后“马上就办”,而是希望把“马上就办”作为政府工作的一种常态。

“平时多流汗,到了台上就会少流汗。”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说,“电视问政”除了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外,还促使政府官员明白,很多事日常就要帮老百姓办。

“电视问政”播出后,武汉市社会各界在普遍肯定的同时,也不禁对“‘电视问政’如何继续走下去”表示关注。有专家指出,“电视问政”毕竟容量有限,能够最终被电视播出且得到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据介绍,目前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建立问责的长效机制。除了“电视问政”外,还开通了“网络问政”、市民评议、媒体暗访、群众监督等多种问责机制。车延高说,武汉市正在考虑把“问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仅“问政”一把手,还要“问政”基层站所的负责人,使“问政”实现常态化。

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肖 潇 刘小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