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三北防护林30年仅投100亿元 不及京沪高铁1/20

2012-05-03 15:50:18 (null)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蓝晓梅 蓝晓梅  

2 有的地方为啥不要造林指标?

生态工程需要“眼里有绿,心中有人”

生态建设既要照顾农民利益,也要考虑地方利益。没有良好的建设机制和投入机制,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各方难以形成合力。

对此,临河区的林业干部深有体会。以前建设农田防护林时,他们种上树苗,前脚刚走,农民后脚就悄悄跟上来。有的把树苗轻摇几下,把坑土弄松,外表看不出来,但树苗当年就会死掉。有的会等来年开春,用铲子在树苗周围深插几下,把树根铲断,外表上也看不出来,但树苗自然也活不成。

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他们为什么要搞小动作?原来,这些树木抢水抢肥,让离树5米之内的庄稼几乎无法生长,农民自然不欢迎。

从整体来看,农田防护林能防止风沙、涵养水源,生态效益很明显。东北林业大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农田防护林能提高粮食产量20%左右。如何兼顾农民的长期和短期利益?当地林业干部介绍经验:“讲理论、唱高调,农民不吃这一套。只有把树分给他们,长八九年后允许砍伐,每棵能卖几百元,农民才欢迎。”通过这样的林权制度改革,老百姓得了实惠,不仅爱护树苗,自己还会主动种树,更不会去摇树了。

目前,三北工程已进入第五期,但有些地方的林业部门宁愿不拿造林资金,也不愿意要造林指标。理由是经过多年造林,已经没有多少空地可以栽树了。然而,这往往并非真实原因。

“还是因为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把每亩造林的投入由过去的100元涨到现在的二三百元,但很多地方每亩造林往往要七八百元以上,不足的部分要由地方财政配套。三北地区多属老少边穷地区,到哪儿去凑这笔钱?”一位“老林业”说,这笔投入中也没有管护费,还得地方掏,许多地方根本拿不出来,只好敷衍了事。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在这种低投入的情况下,只能解决有无问题,不可能谈到高质量。因此,出现“老头树”等低质量的人工林,出现“拆东补西”、“撒胡椒面儿”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3 发展生态经济为啥后劲不足?

搞生态经济需要“政府的轴、专家的脑、农民的手”

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开展生态建设,如果只是“治贫”而不能“致富”,生态最终也保不住。

目前,三北工程已经形成大模样,工程区内的大量民众因此获得生态红利而脱贫。但由于生态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滞后,如何进一步致富成了瓶颈,这对于工程成果的维持和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河北省易县西陵镇太平峪村,有7000多亩荒坡种上了板栗、柿树,准备发展采摘、观光旅游业。承包了30多亩地的村民赵秋生却在发愁:林业部门只能提供树苗,帮忙整整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很难解决,因为涉及水利、电力、交通等多个部门,加上农民贷款又很难,这个旅游业怎么搞得起来?

“搞生态经济需要‘政府的轴、专家的脑、农民的手。’”赵秋生说,如果仅仅在生态保护上投入,而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没有配套投入,不制定统一政策,不能协调好各个职能部门,那么农民致富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最后山坡上的生态果林就会被荒废,生态也就保不住。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三棵柳村,村民张桂兰承包了3000亩沙地。从2003年起,张桂兰共投入20多万元,种下了沙柳、新疆杨、沙枣等,但至今没有收益。

“这里几年才能种活一棵树。如果砍树卖,当然能还债,但立马又见沙,环境也就破坏了,心里的确舍不得。”张桂兰说,卖沙枣等野果子又没有厂子收,即使偶尔有人来收,情况也不稳定。虽然很着急,但也只有这样拖着。

据介绍,当地还有许多像张桂兰这样的治沙承包户,由于缺少相应加工产业链,沙地植物的产出无法处理,也就无法获得生态经济收益。“最后熬不住,还是得大量砍树还债,治沙成果也就付之东流。”当地人这样说。

从实践来看,防沙治沙、保持水土不是种几棵树就完了,还要提供配套产业支撑。如果这种产业效益好,自然会有产业资本进入;如果这种产业效益低,只能由政府来投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