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时政 > 正文

社科院:普通城镇家庭8年不吃不喝才够买新房

2010-12-08 14:06:11 赵燕华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社科院昨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如此说,并称明年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可能反弹20%以上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燕华、实习生谭抒茗报道:中国社科院7日在京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简称“蓝皮书”)指出,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比去年上升了0.46,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家庭8.76年不吃不喝可买一套房。

蓝皮书分析了我国今明两年的房地产形势与调控,预计2010年中国房价上涨15%,但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幅度可能达到20%—25%甚至更高。明年我国GDP增长率可达10%左右。

不吃不喝8.76年才能买房

蓝皮书特别指出,房价上涨速度仍然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蓝皮书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农民工家庭是10.06。其中,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较2009年的8.3上升了0.46。也就是说,普通城镇居民三口之家8.76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从房价收入比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扣除价格因素,估计为18900元左右。上述数值是按照城镇居民每人30平方米以及城镇居民每户有3口人进行计算所得出,是用每户住房总价除以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得出该比值。

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相比去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然而,今年1—8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5520元/平方米,2009年同期为4800元左右,房价涨幅为15%。2009年同期与2008年相比上涨25%。预计2010年全年住宅价格涨幅为15%左右,涨幅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换言之,居民收入涨幅,比房价少5个百分点。

对此,蓝皮书指出,考虑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平衡,中低收入人口占大多数,在这样一个房价收入比水平上,在城镇中需要购买新住宅的家庭,85%没有能力购买。


调控措施未完全解决问题

今年4月-9月,国务院以及各有关部门都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蓝皮书指出,这些措施对房地产的调控成效是显著的,开发商囤地现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利用贷款投资和投机住宅的需求也初步得到了控制。但是,问题总是不能完全解决掉。

蓝皮书指出了三方面的矛盾:一是实现居民买得起房的目标与猛烈推高房价的土地买卖制度之间的冲突;二是中央要求控制房价和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税收关系不顺的冲突;三是土地是用来吃饭,还是用来居住的矛盾。

放松调控将引报复性上涨

蓝皮书指出,2011年的房价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价格上涨与暴涨之间恶性循环,二是房价略有下降,或者是温和上涨。

蓝皮书提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丝毫不能放松。明年房地产经济及房价走势,主要取决于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政策的组合方式以及改革的力度。该书预计,如果经济增长,调控放松,那么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甚至会更高。

数据显示,2010年前3个季度全国仅30个纳入统计的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就高达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70%,该成本必定会摊入房价。

为此,蓝皮书指出,如果中央政府下决心解决住宅问题,加大城镇居住用土地供应,改革土地制度和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渠道,出台房产税,严厉打击土地囤积和房屋的投资投机行为,让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回归正常水平,2011年,房价有可能略有下跌,或者其涨幅最多为6%,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


银监会收紧央企房地产开发贷款

房产税有望接棒调控

羊城晚报讯据证券日报报道,银监会新闻处负责人12月6日表示,为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有关“严禁非房地产主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商业性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业务”的要求,今年9月,银监会已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了主业含房地产的中央企业名单,要求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

据知情人士透露,房产税试点将于2011年年初试点,目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对《房地产税暂行条例》进行修订,以符合对居民自用房的征税,试点城市也正在抓紧完善试点方案。房产税的征收作为今年一个讨论热门但又尚未真正落实的政策,有望接棒房地产调控。

距离今年3月国资委发出的“清退令”已过去近9个月,仅有中远集团、中国航天、中石化、中石油等7家央企挂牌转让其不足20家地产子公司的股权,剩余71家央企超过200家地产公司至今未见动静。专家指出,一直以来,房地产企业对央企集团的利润贡献颇多,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所以多数国企集团对“退房”工作并不热衷。而今,银监会正式回应将主业含房地产的央企名单下发给银行,严格审查这些房企的贷款,通过资金的收紧来倒逼部分央企清退房地产业务,加速非地产主业央企的“回归正业”的进程。

与央企剥离地产主业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房产税的征收,从短期来看,房产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挤出”投机性房产,增加房屋供给量,起到稳定房价的作用,从长期来看,还将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稳定房地产市场秩序,使其长期健康运行。


■有此一说

税收趋向上升

居民负担增加

给股市去泡沫,调高印花税;给房地产降温,酝酿房产税、物业税;为了保护环境,出台车船税;加强控烟力度,提高烟草税……五花八门的税种刺激着人们的敏感神经。而各税种“刺眼”的共同点———上升趋势,更是遭到诸多非议。“我国正在制订新的烟草税调整方案,明年有望出台。为了进一步加大控烟力度,烟草税率肯定会继续提高。”日前,国家税务总局货劳司消费处处长胡先明的一番言论,再次掀起人们对于“税负是否过重”的热议。明年有望出台的烟草税调整方案,可以说是对于去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的加强。

“中国烟草经济与税收政策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烟草税改革不彻底、调整不到位,主张推动烟草的“税价联动”。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研究员石坚指出,去年调税后,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各烟草公司保持批发价格的稳定,在批发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实际零售价格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这次烟税的增加没有反映到烟草产品的销售价格上,而是被烟草行业内部消化了。有分析人士认为,正是这次并不彻底的改革迫使加强版政策的出台。

而对于开车族来说,近期最挑动神经的新闻莫过于车船税和购置税的变更。有消息称,从2011年1月1日起,国家将取消现有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车辆购置税将由现在的7.5%调高到10%。同时,正在审议中的车船税也基本定下上调的基调。

事实上,跨入“十二五”,即将有多种税种以新姿态走向上升通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加重企业以及居民的税负重担。据国际金融报


三大难题考验楼市深化调控

每次调控政策出台,就会带来一段时期的观望,然而经过几个月的调整,房价依然在高位徘徊,购房者预期发生变化,再次涌向市场,房价随着成交量的上升而反弹。能否改变旧有的局面重演,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关键在于对一些新老问题能否有突破性的解决:

———住房保障滞后,大量需求只能在商品房市场释放,调控腾挪余地小。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过去过多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住房,现在看是不完整的,特别是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如果把住房基本民生职能完全交给市场是不应该的。”

———过分依靠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增收,调控执行力打折扣。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38070亿元,增长36.5%,增速超过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土地财政”依然是一些地方政府增收的主要手段。

———国内外多重因素交织,调控难扼房地产业“资金”咽喉。

从国内趋向看,居民存款陷入负利率困局,强化了财富进入楼市等资产市场的信号。在房贷收紧后,一次性付款比例开始上升。据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介绍,万科客户一次性付款的占比从10月的30%上升到11月的35%。与此同时,近年来所累积形成的流动性压力不容忽视。民间投资出路少,通胀压力之下,也流向房地产领域。

从国际看,境外热钱的流入对推动房价上涨也不可忽视。美联储11月初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和热钱流入压力不断加大。瞄准赚取人民币升值、房价上涨等超值收益,境外资本跃跃欲试。据新华社


蓝皮书指出中国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

稳定经济管好通胀

据新华社电中国社会科学院7日在京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简称“蓝皮书”)表示,稳定经济增长、管好通胀预期成为中国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

蓝皮书指出,我国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经济稳步回升。从前三季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明两年的宏观调控要把稳定经济增长、管好通胀预期作为主要任务。

蓝皮书认为,首先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控制得不好,今年GDP有可能超过10%,出现过热苗头,可能会对明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很大压力,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同时,蓝皮书还指出,我国通胀的压力在增加。今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在逐季上升,预计全年CPI上涨3.2%。在今后几年,流动性过剩始终是造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

其次,消费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升。今年1—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2.9%,已经逼近3%的预期目标。今后几个月,受国际粮价推高和种粮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这些产品的价格还可能保持在高位。

再次,工业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同时,国内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环境成本的上升、职工工资的提高等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推高工业品产品的价格,增强通胀预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